“条子“一词多见于港片中,特别是像《古惑仔》《无间道》等警匪片里。
可“条子”这两个字明明和“警察”八竿子打不着,怎么就成了警察的代名词呢?
既然从港片中听到“条子”,那这种叫法多半是来自香港!
几十年前,香港还在英国殖民统治下,社会结构复杂,街头文化和江湖暗语特别发达,而“条子”这个词,最早就诞生在这一时期。
当然,相关的说法有很多,首先有人认为是来自警察的制服!
早年间香港警察的制服上,有不少显眼的条纹装饰,如袖口的杠章、帽檐的镶边,特别是一些特殊岗位的制服上,竖向的条纹格外醒目。
它们一条条就像麻将中的条子一样,每当地下赌场放风的人发现警察巡查时,为掩人耳目就不会直接喊“警察”,而是高呼“条子”,赌徒们便心领神会,闻声而逃。
其次,还有一种更接地气的说法,称与警察的工作状态有关。
过去的香港警察在巡逻时,常常会手持一根黑色的警棍,这根棍子细长如条,是他们维持秩序的工具,街头的小混混们远远看见警察举着“条子”过来,就会互相提醒“条子来了”。
时间一长,“条子”就从警棍变成了警察的代称。
可见,“条子”的起源是众说纷纭,但最广为认可的说法,是来自英语“Yes, Sir”。
在那个年代的香港,警匪之间的博弈很频繁,江湖上的人对警察往往带着一种复杂的态度,让他们既害怕又想保持距离。
据说当时黑社会成员被警察盘问时,必须立正回答“Yes, Sir!”,而英文“Sir”在粤语中发音近似“蛇”,于是混混们带着又恨又怕的心理,背地里讥称警察为“蛇佬”。
蛇的形象细长如条,且暗喻“人心不足蛇吞象”的贪婪,正好和那些收受贿赂、敲诈赌场的腐败警察形象相契合。
于是,为了交流更加避讳,黑社会成员们进一步将“蛇佬”简化为“条子”,用来特指警察的一条暗语就此诞生。
不过“条子”能在港片里火起来,还和它的“江湖属性”有关。
“条子”这个称呼不像“警察先生”那么正式,也没有骂人的恶意,只是带有一些隐晦和调侃,刚好符合他们在私下里谈论警察时的语境,就像朋友之间取一个顺嘴的外号一样。
再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香港警匪片迎来黄金时代,像《英雄本色》《警察故事》这些经典电影中,“条子”这个称呼频繁出现。
导演们觉得这个词够真实,并且有地域特色,能让观众更快地代入香港的街头氛围,久而久之,也就默认了“条子”就是香港警察的另一个名字。
END